資源管理和認識老闆

盧永雄

 

你多些從老闆的角度看事情,不等於是認同老闆的看法,但你要懂得老闆的思考方式,爭取妥協雙贏。

本文根據2002 年1 至2 月由香港新聞行政人員協會等舉辦的「傳媒管理課程」研討會中的演講錄音筆錄而成。

 

全文導讀:

I. 賬本底線
II. 老闆心態
III. 現金流量
IV. 利潤中心和花錢中心
V. 僱員和老闆的矛盾
VI. 老闆的思考角度
VII. 現場討論


我想談談近日的熱門話題,即裁員瘦身和開源節流。在座諸位包括我自己都是記者出身的,對於傳媒業或其他商業的經營方面,沒有多大認識,那是有關金錢和資源的問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很多行家特別是記者出身的,都對錢有點抗拒。大家都覺得傳媒是一項神聖的工作,不應以金錢掛帥,不能口口聲聲都講錢,大家不太想觸及這個問題。

 

金錢世界並不神聖

 

無論是報業出身的傳媒老闆,或是外行人來做傳媒老闆,都深明傳媒人的心態,所以他們會用我們懂的那套語言跟我們溝通,但你得知道那不一定完全是他們心底裏的想法。我的潛台詞是:老闆的話雖不是絕對不可信,但就是不可盡信。不論是不是傳媒出身的老闆,都會想着自己媒體生意的賬本底線或盈虧線(bottom line),想着自己那盤傳媒生意,究竟是賺錢還是蝕錢呢?老闆自然想賺錢,要不然他們也不會做生意。有些很有理想、一腔熱誠的,卻不會做生意的傳媒人,出來搞傳媒,做一會兒便要關門大吉,傳媒人做生意容易失敗,因為我們的想法沒有老闆那麼「老闆」。老闆最基本想的就是賺錢,從一個投資人的角度來說,這種想法天經地義。另外一個和傳媒賺錢與否的相關角度是現金流動(cash flow),究竟這盤生意是有現金天天流入,還是有資金天天流失呢?講到錢字,是新聞人最不喜歡、最想迴避、覺得最陰暗而又認識最少的東西,這是一個不現實的世界,這是不神聖的世界。

 

古語有云: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我們若還是那麼幼稚和單純,只用自己的思維去思考,根本不曉得老闆的想法,這樣我們辦事便很容易「撞板」,撞板的情況會愈來愈嚴重,彼此的矛盾衝突會很大。所以傳媒人晉升到管理階層時,遇上最大的難題,便是常常抱着記者心態去做事。當你晉升到採主、總採主或總編輯時,仍抱着這種心態看事情,絕對是大錯,你起碼要找到平衡點。很多人下意識接受不了這個「要睇數」的殘酷事實,如果接受不了,我勸你不要出任管理階層的職位。你可以當首席記者、超級首席記者,做事時可以「天花龍鳳」,薪金甚至可以高過老總,但千萬不要出任管理職位。否則必定鑄成大錯,你內心掙扎會很大,也不能做到成功的事。

 

說完開場白,要談真正的問題所在:怎樣讓公司賺錢?要是公司不賺錢,怎能讓老闆覺得好一點呢?大家手上的講義印有現時香港其中一間最賺錢的傳媒公司《南華早報》2000 年的年報。我不想引用中文報章作例子,因為我現在正服務中文報紙,所以我預備了這個表現良好的英文報章例子給大家看。在座肯定有不少人熟悉這些財務報表,我是在班門弄斧,請別介意。但有些人完全沒有接觸過財務報表,也全沒有興趣,請你們熬一熬,忍着睡意,容我說半個小時,讓我解釋傳媒是怎樣運作的,和傳媒老闆在想些甚麼問題。

 

《南華早報》是一間賺錢的公司。請大家翻閱第三十四頁,那是它們的損益表。營業額代表做生意的收入,是十九億元。2000 年財政年度第一行,收入十九億元,而股東應佔溢利便是純利,是五億九千萬元。換言之,它做十九億生意,賺五億九千萬,那是十分可觀的數字。賬本底線便是指「股東應佔溢利」這一項,所有老闆都是盯着這項來行事,他們做所有事情,潛在的最主要目標就是希望改善這個賬本底線,賺多點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