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的藝術 – 新聞老總談管理

新股暴升之謎 —— 揭啤殼集團底牌

新股暴升之謎 —— 揭啤殼集團底牌

新股暴升之謎—— 揭啤殼集團底牌 口述:區嘉儀、梁佩均 整理:陳嘉駿     2015 年港股猶如「坐過山車」,經歷「大時代」急升至逾七年新高,及後股災式連跌五個月,唯獨創業板新股一枝獨秀, 配售上市首日動輒爆升幾倍至十幾倍,最誇張的新股甚至升逾二十倍。坊間普遍分析指,這些新股公司質素參差,上市旨在賣殼(上市後將公司售予新投資者,轉讓上市地位),並無實質業務支撐業績,建議股民不宜沾手。 《壹週刊》於 2015 年 10 月 22 日的報道首次揭露,部分已於港交所掛牌的本地建築公司,背後有集團一條龍安排人頭董事、處理程序及尋找買家,慫恿配售上市,然後鋪路賣殼獲利,這些公司無論性質、上市、盈利模式,都很相近,猶如「啤」出來一樣,俗稱「啤殼」。報道亦揭發數間上市公司的保薦人、 法律顧問及非執行董事均為同一批人,是首次有傳媒報道「啤殼」集團如何運作及揭發其背後團隊。     記者當時到訪律師行,發現接待處上掛上不少由其擔任法律顧問的上市公司名字,當中包括報道內的建築公司。(《壹週刊》圖片) 《壹週刊》2015年10月22日的報道   作者簡介 區嘉儀,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畢業,入行十五年, 現為《壹週刊》財經組副總編輯。憑〈農作變老作 超大現真身〉 一文,於 2012 年亞洲出版業協會(SOPA)卓越新聞獎獲獨家新聞優異獎。 梁佩均 ,2006 年加入《壹週刊》,先後擔任財經版記者及調查組編輯,長期關注上市公司財技、土地規劃及房屋問題等議題。 陳嘉駿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學士,香港中文大學金融學理學碩士。曾於商業電台任職財經記者,於 2014 及 2015 年獲消費權益新聞報道獎電台特寫組金獎及銀獎。

現身說法 —— 拆解財務中介工作實況

現身說法 —— 拆解財務中介工作實況

現身說法—— 拆解財務中介工作實況 陳業輝、羅雯麗     現金周轉不靈,但消費意欲旺盛,部分財務公司看準這群人的心理,標榜低息貸款、不成功不收費、易借易還、不用露面廿四小時過數等。不良財務中介威迫利誘,串謀在瞞騙客戶 下濫收高昂的中介費用,要受害人將自己辛勞所賺的一分一毫全部上繳。部分人更在客戶不知情之下將客戶資料轉移,容易 受影響的過度消費者不斷收到財務公司和中介公司的推銷,債務冚債務,結果債務負擔如雪球愈滾愈大。中介利潤之多,業界人士會告訴你,不消一年已經可以買樓置業。 警方去年大力打擊不良中介行為,案件愈揭愈多。商業電台記者希望拆解業界的營運模式,檢視財務公司和中介公司之間有否存在隱瞞的業務關係,記者曾經考慮放蛇假扮借錢,但得悉不良中介行事也相當謹慎,倘若被要求提供多份文件,恐不容易應對;也考慮過以臥底身分加入行業,又恐影響日常採訪工作。最終決定,找人以第一身的身分講述業界運作,以加強報道說服力。   有關報道 (系列三之一)財務公司廣告開支大增 疑宣揚過度消費意識 (系列三之二)借貸推銷或涉誤導 消委會籲了解條款 作者簡介 陳業輝,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畢業,入行七年,負責該報道時任職商業電台首席記者,現職為商台助理採訪主任。曾經憑球鞋製造商強制要零售商跟隨建議價格和競爭法實施情況的報道,獲消費權益新聞報道獎。 羅雯麗,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畢業,入行四年,先後任職亞洲電視記者及主播,負責該報道時任職商業電台記者。現職《東方日報》東網電視高級記者,專責「港。實測」專題。

地產線報 —— 發現居屋十七按

地產線報 —— 發現居屋十七按

地產線報—— 發現居屋十七按 文倩婷     2008 年金融海嘯後,樓價步入另一個升浪,低息期持續,銀行為資金找出路,小業主同時受惠於物業資產升值,借貸較以往更容易。 至 2015 年,樓價有見頂跡象,過度加按單位後,小業主無力償還銀行按揭供款,最終遭銀行沒收抵押物業,成為銀主盤於市場出售。小業主過度借貸的負面影響,為樓市及金融市場帶來暗湧。 地產記者站於樓市前線,過去主要留意逾千萬豪宅銀主盤,以查冊確認業主身分。但近年中小型物業銀主盤有增加趨勢,為了解單位被銀行沒收原因,由 2015 年初開始,《香港經濟日報》會就每個新增銀主盤查冊,因而發現這個轟動市場,擁有「十七按」的荔枝角荔欣苑居屋銀主盤。     作者簡介 文倩婷,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畢業,任職記者約七 年多,現任《香港經濟日報》高級記者,負責地產新聞及專題文章,包括二手住宅成交、工商物業等相關買賣報道。

查根問柢 —— 城市競爭力調查謬誤

查根問柢 —— 城市競爭力調查謬誤

查根問柢 —— 城市競爭力調查謬誤 楊量傑     2013 年中,各大傳媒報道了一個關於香港的城市競爭力排 名的研究報告,指香港排在全國第五位,在山東之下。 過去數年,每逢6月及12月,都有一個自稱是國際性學術團體的「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發表城市競爭力報告,廣邀各大傳媒出席記者會。 2013 年,該團體的報告指香港因政治紛爭導致競爭力大 跌,各大傳媒如獲至寶,紛紛以頭條或大篇幅報道。有線新聞為當時少數缺席記者會的傳媒,同日,時任新聞總監馮德雄向我們提出一個疑問:「香港競爭力真的不如山東嗎?研究方法有問題嗎?」 帶着疑問,我們詳細翻看研究會資料,網頁上會長職銜一大堆、設計項目一大堆、專家一大堆,不斷重申研究會規模多大,有多權威,但這樣一個「國際性學術團體」,資料看來有點雜亂,又從事不同商業活動,似商業機構多於學術團體,隱隱覺得這個研究會有點古怪。 該報道獲 2014 年美國芝加哥電視節金獎。                       作者簡介 楊量傑,現為有線新聞首席記者,入行九年,採訪該報道時是高級記者。    

渾水摸魚 —— 沽空機構真面目

渾水摸魚 —— 沽空機構真面目

渾水摸魚—— 沽空機構真面目 孔雪茵   夏天向來是股市的淡季,財經和金融新聞相對較淡靜。然 而 2011 年的夏天卻有點反常,一間名為「渾水」(Muddy Waters Research)的研究機構發表報告,指美國上市的嘉漢林業有誇 大賬目之嫌,給予「沽售」評級,嘉漢在香港上市的子公司綠 森集團股價亦應聲大挫八成。 上市公司的研究報告通常由投資銀行的分析員撰寫,為客 戶提供投資意見,報告的對象常是機構投資者、富裕的私人銀 行客戶等。投資銀行的另一門生意是為企業客戶做「刁」(Deal), 即是收購合併或融資,雖然法律上這些做「刁」部門與研究部 設有防火牆,但絕少有大行報告唱淡一間上市公司,因為沒有上市公司會將「刁」交給一間唱淡自己的投資銀行去做。 既然有這樣的潛規則,可以推斷唱淡報告是無利可圖,那麼渾水發表唱淡報告背後的動機是甚麼?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香港經濟日報》金融組從互聯網 一條小小的線索開始,從多方渠道收集資料,調查渾水創辦人 Carson Block(簡稱 Carson)的背景。 該報道獲 2012 年花旗集團傑出財經新聞獎冠軍。   作者簡介 孔雪茵 ,從事傳媒工作十五年,專注報道香港及中國金融及 財經新聞,採訪該報道時為《香港經濟日報》金融版首席記者, 現任職香港金融管理局機構發展處。

序 – 蘇鑰機

序 – 蘇鑰機

序 – 蘇鑰機   《獨家新聞解碼》第一輯在2011年出版,廣受讀者歡迎,之後很快就出了增訂版。大家希望了解重大新聞背後的故事,新聞科系學生也想知道採訪的秘訣。事隔六年,有不少值得關注的獨家新聞陸續出現,新聞系老師期望有新的案例供教學之用。   於是我們在2016年開始籌備新的書,而宗旨和做法基本不變。我們出版的目的,首先是希望能為香港新聞界留下一些重要紀錄,其次是想把記者的寶貴經驗和大家分享,第三是讓社會人士知道新聞界的一些運作。   我們一方面邀請香港的各大新聞機構提供相關的新聞題材,並鼓勵其員工投稿。同時我們聯絡一些記者朋友,特別是曾在公開新聞比賽中獲奬的行家,希望他們將其作品背後的故事公諸於世。這些獨家新聞故事極具參考價值,透過記者現身說法,可以揭示故事背後的構思、過程和經驗。   這本名為《獨家新聞解碼2》的新書,集合了卅六個新聞故事,由來自十六間新聞機構的四十多位作者撰稿。這些故事涉及的題材廣泛,內容和特色皆不同。我們又組織了一些文章,談及如何處理數據新聞、查冊須知、記者在網絡世界如何自保等。   本書是香港新聞教育基金和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合作出版的第七本書。和之前出版的書籍一樣,此書是非牟利的項目,扣除開支後如有盈餘,將撥作新聞教育用途。   此書得以面世,有賴各方友好協助。首先是眾多作者給我們義務撰稿,他們完全無私地奉獻時間和心力。多間新聞機構願意提供資料、相片和版權,我們深表感激。前香港終審法院首席法官李國能先生、前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任志剛先生和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教授,再次為這個系列的書籍撰寫序言,實在是對新聞界員工的極大鼓勵。   天地圖書公司一直以來是我們的出版夥伴,大家合作無間,我們要特別感謝總編輯孫立川博士及他的專業團隊,令出版過程順暢及設計精美。此書又得到新聞教育基金各位委員的全力支特,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一些同事幫忙校閱文稿。在此我們謹向上述各位致以衷心的謝意。 編者

序 – 陳早標

序 – 陳早標

序 – 陳早標   《獨家新聞解碼2》的出版,是令人欣喜的;反映讀者支持記者的工作,記者又樂意分享工作經歷與發掘真相的寶貴經驗。 事實上,首本《獨家新聞解碼》2011年前面世後,引發新聞同業、讀者以致社會各界人士的熱烈討論; 這些成功發掘重要獨家新聞故事的詳細過程,不單成為社會的熱門話題,更甚而影響社會的種種發展方向,意義重大。 讀者、同行都翹首期待更多的精彩故事。   今次新書共有36個故事,內容涉及民生、經濟及政治等多方面; 每個故事都說明,記者發掘這些重要獨家新聞,就如真實版的偵探故事,冒著極大壓力與風險,用種種創新方法,巧妙地破解各種阻礙,讓重大事情的真相,展現觀眾讀者眼前,這是當記者其中一個最大的滿足感,也是他們對服務社會的貢獻。在新書中,記者們又再一次與讀者分享各個新故事的細節、經歷及應對方法,這對新聞從業員的啟發,意義尤為重大深遠,大家不容錯過。   是次新書的發行,是新聞教育基金與中文大學的合作計劃。過去我們已經有過六次合作出書的經驗,基金會在此再次感謝中文大學的支持。基金會的目標,是為香港人擴闊視野、啟迪心智,期望我們每項的努力,都邁向這個目標推進。   我們要致謝的眾多友好,包括提供稿件、分享經驗的新聞工作者們及他們工作新聞機構的支持。我們也衷心多謝支持記者發掘真相、又再次為我們執筆寫序的社會知名人士,包括香港終審法院前首席法官李國能先生、金融管理局前任總裁任志剛先生及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教授。   最後,我們更加感謝負起本書主要編輯工作的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蘇鑰機教授、陳惜姿女士、翁愛明女士及他們所領導的團隊,沒有他們的堅持與努力,大家就見不到這本書了。    

序 – 沈祖堯

序 – 沈祖堯

序 – 沈祖堯   讀罷《獨家新聞解碼II》,我深信此書和六年前出版的《獨家新聞解碼 I》一樣,都是值得讀者捧誦再三的好書。 傳媒每天報道大眾關心的事情,使大家掌握資訊,了解時事局勢。與其他類型的報道比較,獨家新聞更像一記當頭棒喝,每每能振聾發聵,揭露了許多不為所知的政經、社會故事。獨家新聞的記者,或替無 聲的一群申訴,或把關乎大眾利益的問題展示於人前,對社會的影響力舉足輕重。 引人入勝的,還有故事背後的故事:記者是如何發掘題材,如何追踪線索,如何深入虎穴,化險為夷,是什麼驅使他們投身這不平常的行業。凡此種種,只要你細閱此書,定能得到答案。 此書使我們重溫一幕又一幕轟動一時的新聞。年輕的朋友可能從父母口中聽說過,也可能是第一次讀到這些新聞。這些曾教人驚詫的新聞,當然不是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而已。記者和他們的文章,是時代的 見證,每一個專題報道都是記者鍥而不捨採訪的成果,其心血熱誠,《獨家新聞解碼II》可以印證。 說到這裏,我必須向新聞教育基金和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致意,感謝他們為我們帶來這本好書。他們對香港新聞事業和教育的熱忱,啟迪不少年輕人投身新聞工作。我借此機會向各位傑出的記者朋友致敬:您們的努力,使讀者安在家中也能盡知天下事。我期望此書能使更多讀者認識傳媒工作,並給予新聞從業人員支持和鼓勵。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 沈祖堯謹識

序 – 任志剛

序 – 任志剛

序 – 任志剛   現今社會資訊發達,多元開放,加上互聯網普及,令信息流通的速度、深度和廣度大大增加。對新聞行業帶來機遇亦不無挑戰,因為要撰寫獨家新聞,開展偵查報道會更見艱難。 新聞傳媒是社會的第四權。記者要在資訊澎湃的年代和快速閱讀的氛圍下,發揮監察角色,協助讀者立體地了解時事的假象與真相,實在需要付出不少心力、努力和耐力,過程絕對崎嶇艱鉅。 猶記得年輕的我,經常向記者強調「做功課」的重要性。今日,我很高興,他們再用行動來告訴我「有做功課」。因為他們在追求「唯真為善、不平則鳴」的過程上,付出長時間蒐集資料,深入調查,抽絲剝繭,過濾分析,才能把獨家新聞發掘出來,且經得起互聯網的時間競賽。這本書正正是一個好例子。 多年前,我在第一輯《獨家新聞解碼》的序言中,表達了我對香港新聞傳媒的專業精神和水平的敬意;今日,第二輯《獨家新聞解碼》出版,再次令我印象深刻。 這本書的記者叙事能力高超,在不同的層面,包括政治、經濟和社會方面,把本港與內地的故事,用精鍊的文字、淺白的語言、簡潔的數字,交代複雜的情况,非常難得。談金融,我堅持要深入淺出,才能讓市民大眾明白和溝通,這個特質,我在書中找到。 新聞教育基金的工作任重道遠,值得支持。第二輯《獨家新聞解碼》一書由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出版,在扣除必要開支後,所有收入將撥歸新聞教育基金,用以資助提升新聞專業和公眾媒體教育的工作。 我相信,這本書對新聞從業員、非新聞工作者、新聞系的學生,又或是熱心時事的讀者,都值得細意閱讀,反覆思考。我亦祝願香港的新聞從業員再接再勵,謹守崗位,力爭上游,為香港和內地的金融經濟及社會發展繼續努力! 任志剛 前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 2017年6月

序 – 李國能

序 – 李國能

序 – 李國能   在一個開放自由的社會,新聞的角色至為重要。自由的媒體是社會的監察者。在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新聞自由是這個獨特體制下的一項核心價值,是我們社會的重要基石,並得到《基本法》的保障。這分自由,香港市民十分珍惜。 但新聞自由包含艱巨的責任。新聞工作者需要在工作上保持客觀、公正和平衡。只有在全面負起這些責任時,自由的新聞媒體才能獲得公眾的尊重和支持。 本書收集了三十六個涉及不同題材的新聞故事。這些例子展示了上佳的新聞造詣,同時說明自由和負責任的新聞界如何有效運作。這些新聞故事值得大家細讀。它們也提供了有用的素材,給將來有志成為新聞工作者的學生研習。相關的新聞工作者及本書的編者成就了這本好書,大家應予祝賀。 李國能 前香港終審法院首席法官 PREFACE In an open and free society, the role of the press is of crucial importance. A free press acts as a watchdog in society. In Hong Kong, under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press freedom is […]